住在花和雅居的业主,大部分都是拆迁户。蔡先生原先的房子因某高铁项目而被征用。2009年房子被拆后,他一家人的住宿依靠拆迁租房补贴。原来说3年就能交房,但因为多种原因,一直到今年4月他才拿到房子。
期待多年的房子终于来了。但蔡先生的高兴劲仅持续了一个月——今年5月21日雨后,他在2个卫生间和主卧两个地方发现了渗水。
蔡先生找到了房屋的建设方:仁和街道的“农民多层公寓建设管理中心”。“他们也觉得很奇怪,马上就有人上门查看,不久就来了一波人施工补漏。”
5月29日,蔡先生本意是去查看修理过的地方是否会再漏,但没想到新的水渍出现了,他又发现了4处新的渗漏点。
6月28日,街道安排的施工人员再一次用“打针注浆”的方式修补漏点,前后修补问题点6处。
7月7日、7月22日、8月3日……
修补一直都在继续着。“打针注浆过的地方是不漏了,但很快,旁边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渗漏点。”9月2日,蔡先生发现,他的房子:四房两卫一厅一阳台全部“沦陷”。
蔡先生依然清晰地记得9月6日的那个场景。此前,经过多次沟通,街道同意用屋顶铺设SBS的方式来防漏。“应当是9月1日前后施工结束的,5日下过雨,6日我去看,太惊讶了。”
他说屋子里的漏水点的确变少了,曾**让他头疼的厨房间也基本不漏水了,但是他的主卧室里却已经“地图画满”。“原本不漏的地方开始大量渗水,外墙在滴水,水滴落在卧室外预留的空调外机位置。”
“我们的拆迁租房补贴就给到了今年8月,新房住不了,现在我得掏钱在外面租房住。”
建设方表态:
再修不好,无条件重新浇筑
其实,蔡先生这套房子的漏水不是孤例。他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两梯四户,目前已分到户头的有3户,其余两户人家和他一样也都发现了较为严重的渗水。
因为是新小区,正式的业委会还没有成立,3户人家只能依靠自己多方求助,并**终找到了愿意对此事负责的仁和街道。